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珍惜拥有,奋斗当下》
珍惜拥有,奋斗当下
刘建东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秋天的校园鲜花竟放,硕果累累;秋天的田野稻梁飘香,鱼肥蟹壮;秋天的一切都是那么温情美好,让人留恋,叫人珍爱。
我们是否常常陷入这样的困惑:拥有时觉得理所当然,失去后方知弥足珍贵。那么,在这美好的秋日里,我们究竟该珍惜什么?
首先,请珍惜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与国家的安宁环境。
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回首百年沧桑,国家也曾山河破碎,烽火连天。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生命,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我们都集中观看了九三阅兵。当嘹亮的号声响彻云霄,当铿锵的步伐震动大地,当钢铁洪流滚滚而过,当战鹰翱翔划破长空,从东风导弹的“航母杀手”到歼击机的“空中利剑”,无不彰显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绝对实力。这种“硬实力”的展示,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放眼动荡世界,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中东、南非之乱,地球的另一边,许多同龄人正因战火而失去家园、校园,甚至亲人。饥饿、恐惧和流离失所仍是许多人的日常。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一天”,却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这种对比,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不是世界的常态,而是需要被精心守护的宝贵成果。这份岁月静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心怀感恩,倍加珍惜。
第二,请珍惜我们宝贵的青春时光与难得的学习机会。
青春是人生中最绚烂、最宝贵的财富,但它也如流水般易逝。中学阶段,是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关键期,是人生的航船校准方向的决定期。这段时间的厚度,将直接决定我们未来人生的高度和广度。然而,时光总是匆匆。彷徨时,它在指尖溜走;懈怠时,它在梦中飞逝;拖延时,它在犹豫中消耗。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不知这场马拉松,每一秒的松懈,都可能被奋力奔跑的对手远远甩开。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漫故事,而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积累过程。珍惜时间,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答好每一张试卷,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第三,请珍惜我们身边的师长、同窗与温暖的亲情。
我们的成长,绝非独自前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谆谆不倦的教诲,同学朋友真诚的鼓励与陪伴,都是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阳光。不要因为熟悉而忽略了他们的付出,不要因为任性而伤害了最爱你的人。珍惜这份情谊,就是要常怀感恩之心,尊重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用一个温暖的问候、一次认真的倾听、一份优秀的成绩去回报他们。用真诚与宽容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倾听,懂得分享,乐于助人,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长。
第四,请珍惜校园的优雅环境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公共资源。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融入华夏血脉的文化基因。他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美德,更是维系国家繁荣、社会永续发展的基石。
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紧张、环境压力依然严峻。每一度电都是能源的消耗;每一张纸都是森林的馈赠;每一滴水都是无数工序的成果。我们所享有的一切,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铺张浪费,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透支。
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按需取食,拒绝浪费;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避免长流水;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时及时关闭灯、空调、多媒体设备;爱惜物品,善待书本、实验器材、公共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不踩踏草坪,不损坏花木。这是一种品德,更是一份责任。
同学们,“珍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一种态度,一种智慧。 它并非是对已逝之物的追悔,而是对当下所拥有的清醒认知和真挚感念。最终将回馈我们以成长的力量和生命的丰盈。
同学们,让我们从此刻起,常怀感恩之心,珍惜在校的每一寸时光,努力拼搏,不负韶华;珍惜与师友的每一次相遇,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珍惜中汲取力量,在奋斗中绽放光芒,书写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谢谢大家!